我国作为全球木材进口大国,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原木进口居世界第一。其中,在原木材种消费结构上,针叶阔叶占比大体相当。
我国原木进口总量分析
2024年全年,中国进口原木数量为3609万立方,创下近8年进口最低记录,同比2023年下降5%。其中,缩量来自进口冷杉和云杉原木,较2023年同比减少267万立方米,即同比大幅减少46%。
根据海关数据,2022年至2024年期间,我国原木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了-31.4%、-12.8%和-5%。通过对海关总署的进口均价分析,2022年我国原木进口均价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从2022年6月见顶,至2024年12月跌幅为-24.8%。
我国原木主要进口国分析
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前五大原木进口来源国分别为新西兰(50%)、美国(6%)、巴新(6%)、日本(5%)以及所罗门群岛(4%)。
其中,新西兰出口的原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五成。而美国是我国第二大原木进口国,其出口的主要材种为阔叶原木。自2018年以来,欧洲林场大面积受虫害、干旱和野火影响,德国成为受灾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近几年从德国进口的原木数量波动较大。由于德国目前仅有3%的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一现状将进一步加剧德国后续原木供应的紧张局势。
澳大利亚曾长期作为中国原木的重要供应国,供应约占中国原木总进口量的一成左右,位列中国第四大原木供应国和第二大辐射松供应国。2023年5月,中澳关系破冰,我国恢复与澳洲的原木贸易,当年澳大利亚出口至中国的辐射松数量仅402立方。对比2023年,2024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辐射松原木显著增长,达到45.9万立方米。尽管目前已经逐步恢复对澳大利亚的进口,但进口量明显低于之前水平。
我国原木进口结构分析
按材种来看,目前国内市场的原木主流品种主要为来自新西兰的辐射松和欧洲的云杉和冷杉、花旗松、桦木以及其他针叶木原木。其中,辐射松占比最高,进口量相对稳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辐射松进口量占原木进口总量近五成,达到1743万立方,其中97%是来自新西兰,其余为澳大利亚供应,2024年进口约45.9万方。
2024年辐射松占我国原木进口总量近五成,从2022年占比39%,至2024年占比已达到48%。冷杉和云杉2024年进口量为319立方米,较2023年同比减少46%。其余原木材种如花旗松(143万立方米)、桦木原木(118立方米)、红松和樟子松(69立方米)。
2025年原木进口行情展望
回顾近年来原木进口量持续缩减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5点:
1. 房地产需求下行,建筑用材量持续减少。
2. 材种质量问题,导致性价比缺失。
3. 原木产国出口政策调整,逐步减少和禁止原木出口,全球供应紧张局势加剧。
4. 整体出口疲软,叠加传统木制品市场被东南亚国家挤占。
5. 2024年雨水过多,原木加工企业担心原木变质;且国内需求不景气,不愿意建立过多库存,贸易商拿货意愿不佳。
展望2025年我国原木进口,2-4月是我国节后复产期,同时各项重大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因此3至5月是木材包括原木进口集中到港旺季,预计全年进口量最高月份将出现在这几个月份。而房地产政策走向仍是重点关注对象,若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或带动建筑口料的需求,价格或有上行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原木期货与期权的注册申请;原木期货期权上市交易,提供了真实有效且权威的价格参考,更好地助力进口、加工企业掌握市场趋势,同时为国内林场和林农的原木销售提供合理定价依据,或许也能带动国内原木进口。
推荐阅读:
中国原木市场全景分析:资源、贸易与产业挑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木材消费国和加工国,但森林资源有限,高度依赖进口原木。以下是中木商网陈昌文关于中国原木市场的深度解析:
一、中国原木资源现状
1. 国内森林资源
森林覆盖率:约23%(2023年数据),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南方集体林区。
主要树种:
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柞木(硬木)。
西南林区:云杉、冷杉、桉树(速生材)。
南方林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主)。
政策限制:
天然林保护工程(1998年起):禁止商业性采伐天然林,仅允许人工林间伐。
进口依赖:国内木材自给率不足40%,60%以上依赖进口。
2. 国内原木供应特点
| 类型 | 特点 | 主要用途 |
| 人工林木材 | 速生桉树、杨树、杉木,生长周期短 | 造纸、人造板、低端家具 |
| 天然林木材 | 红松、柞木等,品质高但供应少 | 高端家具、木结构建筑 |
| 进口替代材 | 橡胶木、非洲材(奥古曼、沙比利) | 中档家具、地板 |
二、中国原木进口贸易
1. 主要进口来源国(2023年数据)
| 国家/地区 | 主要树种 | 占比 | 贸易特点 |
| 俄罗斯 | 樟子松、落叶松、桦木 | ~30% | 陆运(满洲里口岸),受俄乌战争影响价格波动 |
| 新西兰 | 辐射松(软木) | ~15% | 稳定供应,用于建筑木方 |
| 北美 | 红橡、白橡、黑胡桃 | ~12% | 高端家具用材,价格高 |
| 非洲 | 奥古曼、沙比利、巴花 | ~10% | 性价比高,但供应不稳定 |
| 东南亚 | 橡胶木、柚木(受限) | ~8% | 缅甸柚木出口受限,转向泰国橡胶木 |
2. 进口趋势与挑战
价格波动:
俄罗斯原木受战争影响,2022年价格暴涨30%,2023年回落但仍高于疫情前。
北美硬木(如黑胡桃)因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涨。
贸易壁垒:
俄罗斯原木出口税:2024年起提高至10%,推高成本。
缅甸柚木禁令:中国转向非洲和南美替代材。
运输成本:
海运费用波动(如红海危机影响非洲材运输)。
三、中国原木加工与消费市场
1. 主要加工产业
人造板(刨花板、胶合板、密度板):占原木消耗量50%以上。
家具制造:实木家具依赖进口高端木材(如北美黑胡桃、欧洲橡木)。
木结构建筑:辐射松、SPF(云杉松木冷杉)用于装配式建筑。
2. 消费热点
高端实木家具:红木、黑胡桃、白橡等需求增长。
环保建材:FSC认证木材受青睐(尤其一线城市)。
替代材料:竹木复合材料(减少对热带硬木依赖)。
四、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1. 国内政策
“双碳”目标:推动木材循环利用,鼓励竹材替代。
林权改革:集体林权流转,提高人工林经营效率。
2. 国际认证
FSC/PEFC认证:大型家具企业(如顾家、索菲亚)要求供应链合规。
欧盟EUDR法规(2023年):打击非法木材贸易,中国企业需提供溯源文件。
五、未来趋势
1. 进口多元化:
减少对俄罗斯依赖,拓展南美(巴西、秘鲁)、大洋洲(澳大利亚)市场。
2. 技术升级:
木材改性技术(如防腐、阻燃处理)提升低端材价值。
3. 循环经济:
废旧木材回收利用(如旧房梁再造高端家具)。
总结
中国原木市场“大进大出”:
进口:俄罗斯、新西兰、北美为主,受地缘政治影响大。
加工:全球人造板、家具制造中心,但高端材依赖海外。
趋势:绿色认证、替代材料、供应链韧性成关键。
如需具体数据(如各省木材加工产能)或贸易案例,可进一步探讨!